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和风俗
九月初九,又称重阳节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其节日习俗丰富多样。
九月初九,重阳佳节,习俗丰富。自幼,我们便在诗篇中领略其韵味,其中一首便描绘了这一节日,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,广为传颂。今,让我们一同揭开重阳节的神秘面纱,探寻其节日与风俗。
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
农历九月九日,重阳佳节,源于《易经》阴阳之理。以“六”为阴,“九”为阳,九月九日,日月皆阳,两九叠加,故称重阳,亦名重九。此节自战国时期便已盛行,唐时正式成为民间节日,传承至今,历久弥新。
民间传统中,此日盛行登高之俗,故重阳节亦被誉为“登高节”。同时,它亦称作茱萸节、菊花节。登高之举,源自古人对山岳的崇敬,寓意“清气上升,浊气下降”,以“辞青”之意,加之“桓景登山避灾”的传说。此外,赏菊、饮菊酒、插茱萸、食糕等习俗亦不可少。九月初九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寓意长久,故常用于祭祖和敬老崇孝。此节日独特,因“九”为吉祥数字,象征长寿与吉祥。重阳节,温馨祥和,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。人们在此日追求健康长寿,祈愿家庭幸福,社会和谐。
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和风俗
重阳节之根,追溯至《吕氏春秋》已有记载:“九月,命家宰,农事毕收,举五种之要。藏帝籍之收于神仓,祗敬必饬。”、“是日,大飨帝,尝牺牲,告备于天子。”此可见,当时已有以庆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、祖宗之礼,以谢天地、祖先之赐。至汉,《西京杂记》载,重阳节佩茱萸、饮菊花酒,祈求长寿。同时,各类盛大宴会亦兴起,皆先秦丰收祭祀之演变,此乃重阳节早期形态。
九月初九重阳节,传统习俗中,人们喜食重阳糕以祈求健康长寿。
史料载,重阳糕又名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作无固定法则,颇为随意。每逢九月九日破晓,长辈以糕片轻触子女额头,口中默念祝福,愿子女万事如意,此乃重阳糕之古意。传统重阳糕层层叠叠,形似宝塔,塔顶饰以两只小羊,寓意重阳(羊)之吉。更有以小红纸旗点缀,点烛照明,此乃以“点灯”、“食糕”代“登高”,以纸旗代茱萸。今之重阳糕,品种繁多,各地重阳节所食松软糕点统称重阳糕。
九月初九,重阳佳节,传统习俗中,赏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重阳佳节,历来盛行赏菊之俗,故而古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,菊月之称广为流传,节日之际,菊花大会盛大举行,人潮涌动,倾城而出共赏菊韵。自三国魏晋时期起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为一时风尚。在我国古俗中,菊花更象征着长寿之寓意。
九月初九,重阳佳节,登高望远,传统习俗,旅游休闲两相宜。
重阳佳节,登高习俗尤为盛行。金秋九月,天高云淡,此时登高望远,既可心旷神怡,又能强身健体。西汉《长安志》中便有九月九日京城百姓游赏景色的记载。东晋时期,更有“龙山落帽”的佳话流传至今。
九月初九,重阳佳节,传统习俗中,人们以佩戴茱萸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。
古时盛行以九九插茱萸的风俗,故又称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酿酒养生,祛除疾病。插茱萸与簪菊花在唐代已颇为流行。茱萸香气浓郁,具驱虫除湿、驱风邪之效,还能消食积、疗寒热。民间视九月初九为凶日,多灾多难,故重阳节时,人们喜佩茱萸以求避邪迎祥。茱萸亦被誉为“辟邪翁”。